Show newer

为求民主,和我站用户开展了 moderation 会议,撤销了本站第一次实例 silence(并改成了 suspend)。不过他们的主题确实挺好看的~

Salt 简直可以去给 Nike 代言(

居然有这么紧扣业配核心还能有点小深刻的片子
youtu.be/SPaEkgkY6SQ

终于给 blog 加了 Disqus,进入了「虽然有评论功能但是没人回复」的状态。 :blobcatgooglytrash:

@coffeebar @L 说好一杯怎么来四杯,剩下的三杯就做个热柠咖三杯鸡好了

@zero 你买的是哪一个品牌的?我用的是小林的

眼镜清洁纸的保质期「三年」根本是骗局,可以买来放着试试,不到三个月就会干得差不多……

@fivestone 是这个链接~指向的是 feed.fivest.one 目前是 404 了

@fivestone 话说你 blog 的 RSS Feed 是不是坏了?

@durian 一下没读懂,还以为是合唱团指挥的那个「起」(
这就是科学人吧,我普通却自信,直接报 200 了 :pepehands:

@durian @rodot 我们竟然说差不多的话,唯一区别是我多加了一百小时?(( :blobcatgooglytrash:

@rodot @durian 说不定就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两百小时 :blobcatthumbsup:

@konatasick 没有说我符合补充情况的意思,只是补充(( :blobcateyes:

@konatasick
补充:
1. 轻(大概也算手感?不确定选项里的「手感」是不是特指触摸的感觉)
2. 富,摔坏了刚好可以换新的,是令人开心的事

不过如果助人的实际效果达成了,忽略掉助人者「无害」的动机是不是也不坏?这么说是因为想起了之前了解到的一个一对一助贫计划,有认识的大人参与,只是为了塑造一个有参与慈善活动的形象,根本就不在意那个孩子,也就是说,都没有到意图是体现关怀或让自己 feel better 的水平,是非常直接的以钱换名。但最后那个小孩也一直受资助,从生活都成问题到考入重点大学,说是因此改变一生也不夸张了。这么一想,感觉慈善的重点不是参与人的动机有多纯洁,而是资助是否成功流到受助人的手上,普遍的「帮助」也是如此,就算是用来体现自己的洞见和觉悟,只要实际有效,也算是一个双赢结果。甚至感觉如果一味追求纯洁动机,最后也就是令需要帮助的人受助机会变少,倒不如去做些什么,即使是为了自我完成或彰显。

比较需要警醒的可能是我们这样上网手指点点转发键、复述常见的观点、将情绪发泄置于实际效用之前(但说服自己不是这样),就开始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对运动、困境里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帮助的情况吧 :blobcatgooglytrash:

​mug boosted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救助观念其实是一种对于陷在困境里的人的物化。把对方当作展示自己所谓洞见和能力还有“觉悟”的一个工具而已。
这其实是助人者最要警惕的自大心。

@iam 左边这个头像以前经常在知乎上看到 :blobcatthinking:

Show older
兎丸道館

Mastodon 4.0 su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