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vallaria 想到前些天读《绣春刀》短评,有一条「本来有张震,应该打五星,但刘诗诗演太烂,倒扣二星,故给三星」,不知道换到食评里会不会出现类似的「乌鸡片我的挚爱,本来给满分,但这培根是认真的吗,不如午餐肉切片,怒减 1.5」(是我无聊了,觉得挺好玩的
@Convallaria 还真认识一个这样的人,每去一家餐厅都在朋友圈发打分(巧也是五分制)、图片和评论,虽写得没这么详尽,图也拍得糟糕,但还挺有意思的。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地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失真,例如这两张地图采用的就是墨卡托投影法,这个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和现实差别太大,变形非常严重。
@zero 我也发现从家里到附近常去的一个商业综合体,来去大多是走不同的路。去的时候会走比较快的路──过两个没有红绿灯、靠车让人的马路,回来的时候则是选择走要等两个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想了一下,大概是心态有别,去的时候一般是赴约/赶电影之类,自然取捷径;回来时除非是有特定时限,否则多为漫无目的,相比过两条还需要看左右来车的马路,就更倾向于走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了,少费些神。
@zero 我也思考过一模一样的问题……
@kiokio @[email protected] @konatasick 今日新闻:此方不仅是 sci 站长,还是乔乔……
@ooorange 哈,名字不熟,一查发现原来我也见过,是 Babel 里面演日本聋哑少女那位。对这段夜店里放着地风火的 September,在正常人/聋哑人的感受视角之间反复切换(时而有音乐时而寂静)的片段印象挺深刻的。
做精神 xx 人,不如先成为电子 xx 人?
@kiokio 好像没问题,有时是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