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newer

@ooorange @konatasick 我也遇到过。朋友臭脸一摆,「一般啵」。就只能无奈说「没有我上次来的时候好吃」……

@morikka @yk 好了,是真的,我也是江湖骗子了

preview 全是这个 * 样,新浪微博你具体说一下全世界怎么听到我的心声

看到了之前有疑惑但是没有去深究的一个问题的解答:iOS 闹钟的「稍后提醒」间隔时间为什么是 9 分钟?(但未附来源,不清楚可信度。)

m.weibo.cn/3911558393/46103841

又碰到把电梯按钮全按满的恶作剧了

@hiromst 每次都有人之后去回复「是真的,转运了」,然后就有更多人转那条回复。其实只是因为不奏效的都没泼冷水吧(

​mug boosted

宝可梦命名背后的声音象征主义 

#论文导读 #老奶奶都能懂的论文导读 #转出毛象冚家富贵

@mature

按:声音象征主义指特定语音序列与语言中特定含义之间的明显关联。比如英语汉语都会用i这种开口窄的元音指代比较小的、可爱的事物,用a、u等开口大的元音指代大的事物,比如Micky 和 Bowser,又比如英语的爱称经常是后缀-ly和-li, Charles -> Charlie。

本文研究的是宝可梦命名体现的声音象征主义。作者从宝可梦图鉴里面获取了每只宝可梦的日语名称,以及身长、体重、进化阶段等数据。从名称里面,作者又进一步提取了发音特征,包括韵素长度(mora,可以粗略理解为名字长度)、浊阻音(voiced obstruent)数量([b,d,g,z])、元音种类,同时去掉了名字带mega的和明显区分性别的(如尼多朗/尼多娜),最终分析有715只宝可梦。

分析之后发现了显著的统计关系。首先,名字里面的浊阻音数量与进化阶段呈现弱正相关。同时,浊阻音数量越高,HP、攻击、防御、特攻、特防也一般越高,只有速度是例外。

其次是韵素。一般来说,名字越长,进化程度越高,能力也越强。比如ri-za-a-do → ri-za-a-do-n (火恐龙 → 喷火龙)。为了验证这个规律,作者还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了勇者斗恶龙系列的法术名称,同样有名字越长攻击越高的特征。

最后,是元音种类。名字带/a/ 和/o/的一般基础能力值比较高,处于最终进化阶段,带/e/的处于中间,带/i/的一般是未进化的弱小宝可梦。这个排序刚好对应这几个元音的开口程度从大到小。

作者指出,虽然相关性都只是弱相关和中度相关,但是这些命名背后都体现了声音象征主义,说明了人们是会赋予特定声音固定的含义,对现代语言学里面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构成了挑战。

作者在另外一篇纸发现,飞行系宝可梦比正常系宝可梦名字有更多的擦音/szfv/。解释是擦音发声是通过口腔空气乱流实现,所以会被类比成飞行系。

补充:这个后续有很多研究的,有团队分析了英语、普通话、西语、粤语、德语、法语等等数据,结论也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有时候会根据特定语言调整。比如中文喜欢通过重复来表示“小”,像绵绵球。这些背后反应的其实是人类会把某些语音特征跟某些含义联系起来,而且有些联系是普遍的、稳定的,以及跨语言的。你会把猫叫咪咪/mimi/,把大象叫笨笨/benben/,反过来就会有点违和。一个解释是,小动物口腔小,共振频率高,声音尖;大动物口腔大,共振频率低,声音低。人类对自然界的这种经验反应在了语言上。

原文1:Sound Symbolic Patterns in Pokémon Names
链接:karger.com/Article/Abstract/48
(2017年发表现在被cite了52次)

原文2:Do Sibilants Fly? Evidence from a Sound Symbolic Pattern in Pokémon Names
链接:degruyter.com/document/doi/10.

声音象征主义:karger.com/Article/Abstract/26

都市秘闻:「无吸管杯盖畅饮」幕后推手竟是紫色忍者,曾因使用吸管受伤,怀着怨念决定把吸管清除出这个世界!

兔球:还以为你要写影评,结果就说「多好一动画」?
我:是啊,我好懒哦。
兔球:是啊,好烂哦。
我: ?我说好「懒」 :jokebearemoji22:

真正的巨人粉丝,就是明明根本不懂日语,还要硬看 NHK 首播。(我朋友)

希望以前上学时班里的纪律委员到图书馆来维持安静。「嘘!——这是图书馆,不是什么……说话馆!」

骑共享电单车,慢了 6 秒锁车,多扣一块钱。

@lucia99 只是在拖延面对真正的「工作」w

Show older
兎丸道館

Mastodon 4.0 su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