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romst
蛮有启发性的信息,委婉的(或者说学术化的?)用词确实提高了普通人的理解成本,也可能让患者不能直接意识到自己已经符合某些症状了。
这些我不太确定:shellshock 和 PTSD 含括的范围虽然有紧密重叠,也有一个时间上的变迁(或者说是「由来」?)关系,但前者是贴合战争受害者的,后者是一个医学名词,把更多的症状放进去了(被绑架、强奸等等),好像也不完全是一回事。或许这里的核心议题是关于这种变迁和定义改变的合理性。感觉大陆流行语里的情况像是我们没有前面几个不那么委婉的 options, 同时可用的词汇又被过度娱乐化(我觉得与简单的夸张或者去医学化的情况还是不太相似),结果上是不是也达成了一种 unintentionally concealing reality? 「PTSD -> shellshock」和「xx PTSD -> [xx phobia]/PTSD」的主张我觉得是类似的,都是反对语言习惯导致的 truth hided
btw 看你在之前的回复里提到「宫颈糜烂」好像也有类似的困境,确实不太了解是个什么情况,知乎搜了一下,也没看出个所以然。
唐突回复了抱歉,感到被冒犯或者困扰的话随便进行关系操作就好。
雲晏您未免也太扯了吧 [1],賭站從來沒有一個人用過「支那」或者「支」這個字眼,相反大家都是反對使用這個詞的。因此喬喬看到「支那 instance 爆炸吧」的 post 才會那麼生氣,為什麼發起那個投票 [2] 是我和小嘉聊天聊到這個詞對大陸人的冒犯性才會有的。張口就來「早先你們賭站可是用過這個詞的」,seriously?
到底是誰會撒謊呢
[1] https://bgme.me/@SherylLin/105602709088339451
[2] https://onlycasino.legal/@GhostBirdNotGladia/105305600205876663
@Renn @iam @konatasick 话说,穿拿大鹅的也不能是酷盖吗
@konatasick 看来此方也很糟糕,请反省
一方面是这让大家都变得激进、剑拔弩张,因为现实生活被硬性限制了,无奈之下会投入更多的时间与认真程度在网上的争论里,这种情况也可能让我人格上的问题更突出了,毕竟很多成本实际上被降低,许多问题行为变得更轻易,于是本来就糟糕的我还变成了更糟糕的人。
再来是,如果没有 COVID,我应该正抱着大美女亲亲,可能就不会分出自己的现充时间吵架,爱之类的确实是能让我不那么差劲的东西,我也可能不会那么在意其他人对这个世界又有什么新见解,在他们对象为 null 或者不美的情况下?大美女怀抱里的我原地犬儒,岁月静好,科科
热柠咖我没喝过,喝过星巴克的气炫冰山美式,居然加 tonic,味道有点不能接受
https://www.starbucks.com.cn/menu/beverages/modern-mixology/sparkling-espresso-tonic/
@turquoise 好耶,以前院队队服投票就是投出了拜仁